我没有“乱来”,怎么会得艾滋病?医生说,这些事你可能做过_疾病预防_尊龙凯时


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

健康园地
保健常识 疾病预防 急救常识 政策宣传
疾病预防
我没有“乱来”,怎么会得艾滋病?医生说,这些事你可能做过

作者:bjk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/11/30 14:47:03

  打耳洞、纹眉、拔牙、修脚······这些看似普遍的日常行为,不经意间或许已经暗藏杀机。最近,小刘(化名)就遭殃了!

  几个月前,小刘就开始反复低热、口腔溃疡、白斑,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、纳差(饮食减少)、消瘦。2个月来多方求医,做了各项检查,甚至做了淋巴结活检,但原因仍不明。

  不会是HIV感染吧?医生的脑海里惊现出这个想法,立即咨询患者。

  患者马上摇头:“如果有这个可能,我还会找你们查毛病吗?我又不‘乱来’,怎么可能得这个病?”

  为了保险起见,医生还是对患者进行了HIV排查。检查结果提示,HIV感染,艾滋病!

  患者知道后非常震惊,“我怎么会得?哪里得来的?”

  在医生的询问下,他回忆起自己去理发店刮胡子,有时候会把皮刮破,可能留下了隐患!


没有“乱来”,也会得艾滋病吗?

  梅毒、艾滋病等并不仅仅通过性传播,纹身、打耳洞等有创美容,如果器具消毒不到位,也都可能传播病毒。

  01

  纹身/纹眉

  在纹的过程中,针尖与被纹者的血液不断接触,又在装有纹身药水的容器里反复蘸染。若纹针消毒不彻底,或药水容器不经更换消毒,如果不巧前面纹身的人有艾滋病,当第二人被针刺时,就很可能引起交叉感染。



  纹的过程不卫生,不规范,也会增大感染乙肝、艾滋病、细菌性红眼病和沙眼、梅毒、结核病等的风险。

  而且纹身、纹眉等,其实就是异物入肤,任何异物到人的皮肤都是有影响的,有的人受影响大一些,有的人小一些,色素中如果含有重金属,还有一定的致癌风险。

  因此,做刀割针刺的美容手术,一定要找医疗设备健全、卫生条件好,消毒严格的尊龙凯时。

  02

  美牙

  现在,很多爱美的人开始到一些牙科诊所进行牙齿美容。医生说,80%-90%的牙病患者在洗牙或者补牙时,都伴有牙龈出血。如果洗牙或补牙的机头消毒不全面,那就有可能通过机头上残存的血液传播疾病,增加感染肝炎、艾滋病的几率。

  因此,美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单位。洗牙、补牙时使用的机头,必须是消毒之后没有打开封装的机头。


日常接触,会传播艾滋病吗?

  艾滋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,不会通过空气、饮食(水)传播,所以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,以下这些行为不用怕:

  握手、拥抱、亲吻等礼节性接触

  使用公共设施,如厕所、游泳池、浴池、公共汽车等

  蚊子、苍蝇、蟑螂等昆虫叮咬

 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、脑脊液、胸腹水、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,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:

  经性接触:包括不安全的同性、异性和双性性接触。

  经血液及血制品: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、纹身等。

  经母婴传播:包括宫内感染、分娩时和哺乳传播。

  除了这三种方式之外,其他日常生活的接触,例如共用餐具水杯、毛巾被、马桶胎盆、办公用品、桌板等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。


万一被HIV缠上,只能绝望了?

  日常生活中,做到以下几点,可以远离艾滋病:

  ① 遵守法律和道德,洁身自爱反对性乱。

  ② 不进行卖淫、嫖娼等高危行为。

  ③ 不以任何方式沾毒、吸毒,远离毒品。

  ④ 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,减少不必要的输血。

  ⑤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剃须(刮脸)刀。

  ⑥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、拔牙、针灸、纹身、美容或手术。

  ⑦ 避免在日常工作、生活中沾染伤者的血液。

  ⑧ 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。

  ⑨ 患有性病后应及时、积极进行治疗,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。

  那么,万一不幸被HIV缠上,是不是只能绝望了?不,可以用HIV阻断药挽救。

  HIV阻断药是指暴露后预防的药物,通常指的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,用来防止HIV病毒扩散的药,而且阻断药的成功率颇高。

  据统计,我国每年有700到1000名医生、警察等由于工作中不慎接触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等原因服用阻断药,从来没有一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。但有几点需要注意:

  1、发生了高危行为后要尽快前往各地传染病尊龙凯时的感染科、皮肤科(正常工作时间)或急诊科(非正常工作时间)就诊,尽早做相关检测、风险评估。

  2、发生暴露后,越早服用阻断药越早受益,最佳的阻断时间是2小时,最好不超过24小时,72小时内也仍有较高的成功率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:健康杭州

热点新闻
友情链接: